1980年12月全国教育史研究会举行了“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问题讨论会”,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史学家们首次就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问题举行的专门而集中的学术探讨。围绕本次讨论会,中国教育史学家们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问题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学术观点。
1.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般而言,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应是中华民族教育实践(制度)和教育理论(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具体而言,其应以学校教育为主,也顾及社会教育。有学者指出,确定教育史研究对象,依据是对“教育”作何理解。从理论上讲,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具有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品质的活动,抓住这一特点,就使教育和其他社会现象相区别,也使教育史与其他历史学科相区别。总之,研究教育史首先不能模糊学科特点。
与此相关,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用阶级分析方法研究教育史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教育反映社会实践不是直接的,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因此,教育史的基本线索应是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既如此,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基本线索应以儒家教育为主线。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基本线索则是三种不同的教育:为巩固清统治的封建教育、为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教育和作为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教育,或者说是半封建教育、资产阶级新教育和半殖民地教育。中国现代教育史的基本线索应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区域内的教育、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日本侵略者控制下的伪满统治区的教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教育史应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教育为主线,但又不应写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发展史。